首页 > 教育

[贵州]共圆苗乡侗寨同步小康梦

作者: 来源:政府 2020-05-08 14:04:40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贵州大地脱贫攻坚步履愈发铿锵。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挂牌督战打好最后歼灭战,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都柳江畔,月亮山腹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正从江县持续进行着。这是一场...

阳春三月,草木萌发,贵州大地脱贫攻坚步履愈发铿锵。

年初,省委省政府发出号令:挂牌督战打好最后歼灭战,集中力量解决好剩余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都柳江畔,月亮山腹地,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正从江县持续进行着。

这是一场异常艰苦的“战役”,从江县是贵州省贫困发生率最高的贫困县,大部分乡镇藏于大山深处,山高坡陡,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然而,这阻挡不了来自省地方海事局扶贫力量的涌入,也阻挡不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从2016年11月开始,贵州省地方海事局定点帮扶从江县加勉乡加坡村、停洞镇加哨村和下江镇宰俄村。决战深度贫困,必须尽锐出战。三年多来,贵州省水路交通运输系统已陆续派驻三个驻村小组10余人到村定点帮扶,狠抓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教育扶贫等,所帮扶村村居环境、生活条件、思想认识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治环境设施 村庄旧貌换新颜

“康老拉,你家外墙的水泥质量可真好,看起来白白亮亮的,像粉刷过的一样。”

“你看里面修得更好呢,打地坪、改厕所、改厨房……可不跟城里差不多了吗?”

一大早,停洞镇加哨村的村民就在村民康老拉家门外兴高采烈地讨论起来,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好不热闹。

“马上就改到你家了,人家海事局的领导说了,家家户户都要改,一分钱都不要我们的。”听着乡亲们羡慕的语气,康老拉喜笑颜开地答道。

“赖góng,赖góng!”(“很好,很好!”)说起新建的厨房和卫生间,宰俄村村民潘奶梦真高兴地用我们听不懂的侗族话称赞道,“好得很好得很!干净!漂亮!方便!使用起来方便、开心!”据她描述,以前家里地面是泥巴地,又潮湿又不平稳,现在是水泥地,走起路来又稳又快;以前只能在地上烧火煮饭,一生火墙壁到处被烟熏得黑不溜秋的,现在用灶台煮饭,只有饭菜的香味儿,没有呛人的烟味儿。

2019年8月,为了保障停洞镇加哨村和下江镇宰俄村住房的安全及改善人居环境,贵州省地方海事局在下江镇宰俄村和加哨村实行“三改一透”专项整治计划(改厨、改厕、地面硬化和整改透风漏雨),从那一天起,乡亲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来黑不溜秋的房子都变得白白亮亮的。

除此之外,省地方海事局还着力加强所帮扶村学生安全饮水工程、人畜混居整治工作等,给村民创造出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

“以前的房屋一楼是猪圈二楼是住所,全年都是臭烘烘的。今年我们搬新家了,新家干净整洁,尤其是厨房和厕所让我们十分满意,这得感谢我们的帮扶单位海事局,要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们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住进这么好的新家。”宰俄村村民潘老皮笑着说。

据了解,截至3月31日,此次整治工作已完成改厨216户,完成改厕179户,完成透风漏雨改造130户。

抓产业帮就业 助力乡亲脱贫奔小康

行走在加坡村,戴着浅蓝色口罩的干部群众步履匆匆。

“受疫情影响,今年的中药材下地晚了,这几天我们加紧耕作,把这些中药材种下去。”省地方海事局下属单位贵州省航电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派驻加坡村驻村工作组副组长周儒松说。

作为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2014年加坡村贫困发生率为57.8%。全村无集体经济、人无经济来源,全村人口只靠种植贫瘠的土地来维持生活。2016年11月,贵州省地方海事局定点帮扶从江县加坡村,一支小分队入驻这里,挑起了加坡村如期脱贫的重担。

村强民富,产业来铺路。经过实地调研和走访,驻村工作组选择发展中药材、林下生态鸡、香猪等产业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年多来,我们始终致力于产业帮扶,着力打造一批带不走的产业致富项目。重点推进加坡村中药材黄精种植,林下生态鸡养殖,辣椒种植,香猪养殖,小黄牛养殖等产业项目,如今已经取得了实效。”周儒松介绍。

“去年养了两头香猪,因为特殊情况卖出去了,也赚了2000多块,今年我们家准备继续搞香猪养殖,脱贫指日可待了。”加坡村村民韦老梁说。

目前,“加坡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加哨村源进种养殖合作社”“下江镇宰俄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三个合作社累计申报产业发展项目11个,实施的食用菌、辣椒、林下鸡等种养业项目发展态势向好,群众产业增收效果初步显现。比如加坡村首批林下鸡养殖已实现收益17.2万元,宰俄村的食用菌种植已实现收益4万元。

虽说产业让乡亲们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只有产业是远远不够的,省地方海事局领导班子意识到,要让村民们彻底脱贫,还要让有劳动力的村民们能够就业,稳定的工作能够让“一人就业,一家脱贫”。

“我文化低,但会开车,航电公司安排我当司机,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跟着单位出差还有补贴,每个月拿钱给家里,老婆都笑开了眼,日子越过越好。”在前线脱贫攻坚工作小组的帮助下,村民韦江辉摇身变成了“工薪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实实在在为他们做事,他们能感觉得到。起初让大伙出去工作和生活,没人信任我们、理睬我们,可现在,先出去工作的村民得到了实惠,大伙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对于这样的改变,省地方海事局党委书记蔡光莲感到很欣慰。

截至2019年末,省地方海事局在定点帮扶村共开展执业技术、农业技术、专业技能等培训8期,培训农村劳动力120多人次,累计协调解决就业岗位67个,走访动员贫困群众外出务工216户502人,成功动员外出务工280人。共实现从江县加勉乡加坡村(二组)、停洞镇加哨村、下江镇宰俄村(一、二、三组)贫困群众稳定就业50人,为目标(28人)的178.6%,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达到脱贫出列标准66户293人,为目标的100%,无返贫现象发生。

助力教育扶贫 知识的种子生根发芽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不断提升受贫群众的知识和认知、增强思想觉悟,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

厘清思路后,加坡村有了一个教学点——这里白天是里小孩的幼儿园,晚上是大人们的扫盲班。

“加坡村终于有‘学校’了!”这对于世代居住在加坡村的村民而言本该是多么欢喜的一件事,然而一些村民却不怎么关心,到场学习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让孩子们白天来读书吧!”周儒松和村里的“第一书记”挨家挨户地动员着。

“读书干什么?还不如让崽帮忙看家或帮忙务农。”村民们这样回答。

“孩子们帮忙使不上力,你们白天去干活,把孩子送到教学点来,大不了就当我们帮你们看孩子!”终于,在驻村工作队的一次次奔走劝说下,教学点里的“学生”越来越多,孩子们在这里学写字、学画画、学唱歌;大人们在这里学习基础识字、基础算数……加坡村的教学点越来越热闹了,一颗颗教育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吃饭了!吃饭了!”随着阵阵欢呼声,下江镇高仟村小学食堂内,身着侗族服饰的同学们坐在干净明亮的食堂内吃起了香喷喷的营养餐。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东朗镇关雄村小学。

“高仟村和关雄村有食堂了!”这对于两个村而言是一件大喜事,过去孩子们只能站在操场和教学楼过道里吃饭。

“当初,我到村里走访,得知两个学校没有食堂,孩子们都是站在操场和过道里吃饭,心中十分难受。让孩子们少受点苦,就是我们亟须解决的民生问题!”说起这件“陈年往事”,蔡光莲眼神里满是对孩子们的爱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向脱贫攻坚发起猛攻、夺取全面胜利的决胜之年,更是我们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克时艰、严防返贫的共济之年。我们将继续坚持‘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与定点帮扶村组地方政府一道,奋力高质量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全面胜利!”蔡光莲坚定地说到。

责任编辑 韦景全

上一篇 下一篇

I 热点 / Hot